看著你笑,我發現,我的嘴角不自覺上揚…
看著你哭,我驚覺,我不期然紅了眼眶,淚水淆然而下…
不知何時,你的一顰一笑竟牽動著我的思緒…
不知何時,我習慣默唸你的名字,向你傾訴心事,仿佛你就在身旁…
不知何時,我能見上你臉,到你所在的地方尋找你的身影,感受你的氣息…
你就像純真的孩子,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從不掩飾自己…
你就像果敢的戰士,不斷突破極限,挑戰自己…
你就像高逸的隱士,不看重名利,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樣的你,感覺如此真實,又如此夢幻…
這樣的你,離我這麼近,又那麼遠…
有人說我喜歡你很傻,但傻傻的我,就是喜歡這樣傻傻的你…
或許,我們就像地球上兩極,永不會相遇,
或許,某天我不再喜歡你,甚至討厭你…
但現在,請容許我說聲:「我。真。的。很。喜。歡。你」 =]
彩色的筆跡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Todays' reminder
• "I know what it's like to feel unequal to the task required of you... to feel incapable. I'll never be the man I was, but I've come to embrace those parts of my mind that are... peculiar and broken. I understand now that's what makes my mind special. I wish you could see yourself the way I see you. You have no idea how extraordinary you are. If you would embrace that, there's no end to what you can do." - Walter (to Olivia, building her confidence and trust in herself to achieve the task ahead of her)
---from my forever favourite TV drama, Fringe
• "I know what it's like to feel unequal to the task required of you... to feel incapable. I'll never be the man I was, but I've come to embrace those parts of my mind that are... peculiar and broken. I understand now that's what makes my mind special. I wish you could see yourself the way I see you. You have no idea how extraordinary you are. If you would embrace that, there's no end to what you can do." - Walter (to Olivia, building her confidence and trust in herself to achieve the task ahead of her)
---from my forever favourite TV drama, Fringe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警告,以下為一個中文欠佳的小孩子在深宵的(有)無病呻吟。不喜勿入。
(窮小孩沒有車,但有壓抑須要發射)
經常有一個疑問:歐化中文真的不好嗎?真的如別人所言,那麼一無是處?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段談論歐化中文的文字,詳細內容忘記了,但大致如下:
XXX的他是歐化中文。比起"XXX的他/我/你……","他/你/我……,……,……。"這種句式更為可取。
事實真的如此嗎?
他/你/我然後連接 n 個小句,真的比"他……,……。XXX的他,……。" 這種被批評為歐化中文的句構更佳嗎?
個人認為,比起前者,後者更抑揚有致。而且,這樣在不變中求變,不是更顯筆者佈局精妙?文氣不是更通暢嗎?
有時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很有趣。
不是嗎?
在這個打著「全球化」旗號,看似不斷進步的世界:
當電影上發展出3D技術、
醫學上發明了微創手術、
飲食上開發出fusion菜式……
可笑的是,很多中國人仍拋不開「歐化中文」的感情包袱。
為甚麼不能接受「意味著」,硬要寫成「代表」/「表示」?
有些時候,比起「代表」、「表示」,「意味著」不是更有一種意味深遠、蘊藉豐富的感覺嗎?
當然,生吞活剝、硬套怪相的歐化中文絕對應儘量避免。
(儘量一詞不能忽視(笑),因為這個世界有種東西,謂之有心無力。去(劣質)歐化之務,非不為,實不能也 orz...…)
然而,我們也不可忘記:歐化中文,也可去蕪存菁,歐而化之啊!
偶爾泛起的漣漪,不是為平靜如鏡的湖面帶來一點生氣,增添一分魅力嗎?
為何人總要給「歐化中文」加上「莫須有」的罪名?
給本應不斷流變的語言套上框框?
在這個講求新意、努力消除年齡隔閡的世界,在這樣的一個世界生活的人,卻拒絕為語言注入新生命、主動去建立語言的generation gap,這不是異常吊詭、相當有趣嗎?
追不上世界節奏,
趕不上時代步伐的,
永遠不是語言,是人——
故步自封的人……
今日、昨日如是。
(又大放厥詞了,到底我這種「我手寫我心」的爛性格何時才可改改?)
(嗯~崇洋媚外的小孩發洩完畢。找周公子下棋去。)
(窮小孩沒有車,但有壓抑須要發射)
經常有一個疑問:歐化中文真的不好嗎?真的如別人所言,那麼一無是處?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段談論歐化中文的文字,詳細內容忘記了,但大致如下:
XXX的他是歐化中文。比起"XXX的他/我/你……","他/你/我……,……,……。"這種句式更為可取。
事實真的如此嗎?
他/你/我然後連接 n 個小句,真的比"他……,……。XXX的他,……。" 這種被批評為歐化中文的句構更佳嗎?
個人認為,比起前者,後者更抑揚有致。而且,這樣在不變中求變,不是更顯筆者佈局精妙?文氣不是更通暢嗎?
有時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很有趣。
不是嗎?
在這個打著「全球化」旗號,看似不斷進步的世界:
當電影上發展出3D技術、
醫學上發明了微創手術、
飲食上開發出fusion菜式……
可笑的是,很多中國人仍拋不開「歐化中文」的感情包袱。
為甚麼不能接受「意味著」,硬要寫成「代表」/「表示」?
有些時候,比起「代表」、「表示」,「意味著」不是更有一種意味深遠、蘊藉豐富的感覺嗎?
當然,生吞活剝、硬套怪相的歐化中文絕對應儘量避免。
(儘量一詞不能忽視(笑),因為這個世界有種東西,謂之有心無力。去(劣質)歐化之務,非不為,實不能也 orz...…)
然而,我們也不可忘記:歐化中文,也可去蕪存菁,歐而化之啊!
偶爾泛起的漣漪,不是為平靜如鏡的湖面帶來一點生氣,增添一分魅力嗎?
為何人總要給「歐化中文」加上「莫須有」的罪名?
給本應不斷流變的語言套上框框?
在這個講求新意、努力消除年齡隔閡的世界,在這樣的一個世界生活的人,卻拒絕為語言注入新生命、主動去建立語言的generation gap,這不是異常吊詭、相當有趣嗎?
追不上世界節奏,
趕不上時代步伐的,
永遠不是語言,是人——
故步自封的人……
今日、昨日如是。
(又大放厥詞了,到底我這種「我手寫我心」的爛性格何時才可改改?)
(嗯~崇洋媚外的小孩發洩完畢。找周公子下棋去。)
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晒貨日
今天是值得寫在紀念冊上的日子
聽到別人稱讚你喜歡的比稱讚自己更讓人高興
對嗎?
「洗腦式」不停地聽同一人的歌
這是第二次
上一次
我在試著建立一段新的關係
這一次
我在努力維繫一段珍貴得奢侈的關係
以我的方式
在我小小的秘密園地
默默的
愛著——
親愛的您
聽到別人稱讚你喜歡的比稱讚自己更讓人高興
對嗎?
「洗腦式」不停地聽同一人的歌
這是第二次
上一次
我在試著建立一段新的關係
這一次
我在努力維繫一段珍貴得奢侈的關係
以我的方式
在我小小的秘密園地
默默的
愛著——
親愛的您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聽著他的歌聲,細讀每句歌詞,驀地想起Fringe裡某句對白:
As with most things in life, the reality would pale in comparison with one's imagination.
And, uh, isn't it better to wonder?
風景,在適當的距離觀看,才顯得格外美麗,教人心醉神迷;
或許若即若離的感覺,彷似仙境裡的霧氣,
是一種縈迴於幻想的美,美得叫人難捨難離……
一封寄不出的電郵,
一個出了錯的時候,
總覺得這一切在向我暗示著甚麼……
常聽人說:你想多了!
其實,事實正好相反,
正是想少了,才會說出「不適當」的話:
想少的,正好是 why can't "that" be the case;
多與少其實並無絕對……
看著自己的文字,感覺很微妙,
翻開一頁頁塵封的記憶,
蜉蝣於自己創造的記憶之海,
隨水飄浮再捲走,
這種感覺
就像走進了時光隧道,與昨天的我對話、碰撞、感應,
周遭的空氣霎時濛上了一抹淡淡的哀愁,
卻又是那麼的溫馨,那麼的甘甜;
是那麼的色彩斑爛,卻又是那麼的灰澄澄;
是那麼的真實,又是那麼的虛幻……
四周充斥著一種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覺,
一息間,時空在交疊、錯亂、扭曲……
到底這個我是「現在的我」,還是「昨天的我」?
或許,這一切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就是我。
(我不知道我到底在說些甚麼)
As with most things in life, the reality would pale in comparison with one's imagination.
And, uh, isn't it better to wonder?
風景,在適當的距離觀看,才顯得格外美麗,教人心醉神迷;
或許若即若離的感覺,彷似仙境裡的霧氣,
是一種縈迴於幻想的美,美得叫人難捨難離……
一封寄不出的電郵,
一個出了錯的時候,
總覺得這一切在向我暗示著甚麼……
常聽人說:你想多了!
其實,事實正好相反,
正是想少了,才會說出「不適當」的話:
想少的,正好是 why can't "that" be the case;
多與少其實並無絕對……
看著自己的文字,感覺很微妙,
翻開一頁頁塵封的記憶,
蜉蝣於自己創造的記憶之海,
隨水飄浮再捲走,
這種感覺
就像走進了時光隧道,與昨天的我對話、碰撞、感應,
周遭的空氣霎時濛上了一抹淡淡的哀愁,
卻又是那麼的溫馨,那麼的甘甜;
是那麼的色彩斑爛,卻又是那麼的灰澄澄;
是那麼的真實,又是那麼的虛幻……
四周充斥著一種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覺,
一息間,時空在交疊、錯亂、扭曲……
到底這個我是「現在的我」,還是「昨天的我」?
或許,這一切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就是我。
(我不知道我到底在說些甚麼)
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